针灸科是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深圳市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深圳市针灸学会手法专业委员会、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经方专业委员会、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挂靠科室,深圳市名中医冯军学术传承工作室。专科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学科带头人冯军教授及科主任谢宇锋教授共同带领专科发展,专科现有市级名中医1名,硕土导师2名,高级职称医师5名,博士2名,硕士10名。专科承担包括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福田区卫生公益项目等各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SC1 1篇,申请专利11项。
专科独立于2019年,开放病床38张,设有4个门诊诊室、1个名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拥有艾灸室、罐疗室、物理治疗室、无菌操作室等功能治疗区。专科首创“枢机疗法”,用于痛症、中风、痴呆、失眠、面瘫、抑郁障得、肥胖症、不孕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开展包括枢机针法、通痹开结调气针法、开结烧山火热补手法等专科特色针法,以及火针、浮针、温针、艾灸、麦粒灸、督灸、任脉灸、穴位注射、穴位脉弦、穴位放血等中医持色疗法20余项,用于治疗颈肩腰服疼膝骨关节炎等痛证,中风、面瘫、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失眠等多类神经性疾病,不孕、痛经、盆控炎等妇科疾质,带状疱疹、慢性荨麻疹等皮肤类疾病,过敏性鼻炎、耳鸣耳聋等五官类疾病,肥胖、疲劳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均收到具有满意的疗效。
针灸科特色诊疗
一、枢机针法:枢机针法(又称六气枢机针法、六经枢机针法)指通过针刺颈项区域少阳枢机和腰臀区域少阴枢机的穴结,以斡旋人体阴阳之气化的新针刺疗法,包括少阳枢机针法(颅项针)和少阴枢机针法(腰臀针)。
疗法特点:通痹开结,调和枢机,燮理阴阳,通痹开结调气针法和开结烧山火热补手法,辨结开结,以调枢机。理论源于人体六气(六经)太极运行模型图作为探索躯体“三阴三阳”横向分域的研究先导,为针灸理论与六经辨证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据此提出的枢机针法不仅突破了经络理论作为针灸主体理论的局限性,而且弥补了全息、解剖、体表投影等针法治疗和调节之力偏弱的问题,使人体六气的运行和气化恢复正常。对于髓海病、气海病、水谷之海病、血海病等于四海病候均有独到疗效。
二、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几千年中医针灸经验与埋线疗法经验的精华融会而成的一门新型治疗方法。使用医用可吸收线体植入相应穴位区域,经过多种因素持久、柔和地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疗法特点:穴位埋线后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长达两周及以上。医用可吸收线体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长期发挥疏通经络作用,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对于中西药物久治不愈的许多慢性病疑难病症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因其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具有速效、长效、特效的优势,目前常用于肥胖症、疲劳综合征等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疾病。
照片:
三、盘龙督脉灸疗法是又称“长蛇灸”、“扶阳灸”,属于隔物灸的一种,沿脊柱背部行隔药灸,运用经络、药物、艾灸等综合作用于一体,充分发挥温肾壮阳、行气破瘀、拔毒散结、祛寒利湿、温督止痛的功效。
疗法特点:广泛用于论伤寒和伤阳之阴翳病。以小黄姜及艾绒为基础,一团烈火,火旺则阴自消,如日烈而片云无。重视督脉即诸阳之海的温煦作用,倡导以温扶少阴之真元,从而治疗各种阴寒性疾病。其特点在于作用面积大、渗透性强,疏通经络的同时兼有艾绒温阳通经、止痛抗炎的作用,具有调和阴阳、强本固元、温经通络、行气和血、活血化瘀,激发机体阳气增强免疫力、驱邪外出等多重功效。
四、平衡火罐疗法是罐法、角法中较为综合的一种组合罐疗法,借热力或者其它方法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
疗法特点:通过综合罐疗手法,选择背部俞穴,从肺俞至膀胱俞包括五脏六府有调节脏腑气机,并通过经络传导良性刺激及火罐效应,调理全身脏腑,疏通经络,从而达到调理肝脾肾的疗效。对于周身游走性痹痛,躯体活动受限,及因气血痹阻不通所致经络闭塞,气血不通之症均有不错的疗效。
五、星状神经节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星状神经节周围及附近组织,包括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节前与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区域,从而阻滞支配头、面、颈、肩胛、上肢、前胸及后背等部位的交感神经,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张力,最终达到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使其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用于治疗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现在它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失眠的治疗之中。它能通过阻滞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可有效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度,抑制交感神经,显著改善睡眠,从而改善失眠。
六、内热针、银质针:是将特制的针具根据疾病需要刺入相应肌肉等软组织,并用专用的仪器传导热能,达到松解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筋膜或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等作用的疼痛技术。临床常用于慢性顽固性软组织痛性疾病。